嘉峪关站
邮箱|搜索
【文明城市创建经验交流文章】
发表时间:2014-02-26   来源:嘉峪关文明办

争创文明城市  构建美丽雄关  

甘肃嘉峪关市文明办主任    刘燕玲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因关而得名、因企而设市。即: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而命名,是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是全国首批小康城市和人均GDP过万元的经济明星城市之一。我市下辖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派出机构),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城市化率达92.3%,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地区性生产总值26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99元。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诸多褒称,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35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9各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素有“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誉。

自上世纪末我市迈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创建理念,突出体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积极探索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态立市战略迈出新步伐,城市规划建设展现新面貌,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新进展,城市文明程度指数、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有了新提高,为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雄关,为我市早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体现自然之美,生态立市战略迈出新步伐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绿为基、以水为脉”的大生态的理念,在戈壁荒滩上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美化家园,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通过“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拆墙透绿、摆花增绿”等手段,着力提高城市绿化整体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多年来,我们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以上,大规模地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加强了新区绿化、生态公益林、防风林带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做好了居民小区、街心广场、城市主、次干道的绿化、美化工作,目前,我市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2.6平方米。二是坚持“用活水资源、做巧水文章、弘扬水文化”的工作思路,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加快节水型社会和两湖一河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积极构建环城水系,目前,我市已建成以“城市水资源调蓄,市民活动游憩、民俗文化休闲、戈壁植物观赏”等为主题的旅游园区3所。园区建有人工湖117.29万平方米,总库存640.73万立方米,有效打造了“水在城中、城在水边”的生态格局。

二、体现人文之美,城市规划建设展现新面貌

一是坚持把城市扩容发展和提质改造作为改善自然环境,打造“山水特色之城、人文魅力之城”的重要支撑,按照突出人文性、整体性和适度超前性的原则,加强了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2.3亿元,实施了交通、生态、能源、公共文化设施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了多普勒雷达气象塔、城市博物馆、嘉峪关机场航站楼、嘉峪关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启动了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建设项目,文化强市战略扎实推进。二是坚持新城区开发与旧城区改造并重,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的要求,全面加快对城市地标性建筑、重点区域和主要街道的规划和改造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8平方公里扩大到91平方公里,打造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健全的高品质城区。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实施了道路、电力、通信、文化、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镇、村改造项目,镇、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城市化率达到了92.3%

三、体现和谐之美,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新进展

社会管理创新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我市被中央综治委确定为全国9个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社区扁平化管理”、“平安和谐细胞”三大工程,有序推进“社会管理服务“、“社会矛盾大调解”和“城乡一体化服务”三大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点的社会管理模式,总结出了具有嘉峪关特色、可供中小城市学习借鉴的典型经验,得到了中央、省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交流推广。

一是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程。我们从市情特点出发,积极稳妥推进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从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作医疗、居民基本医保、城乡医疗救助、居民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学生入学优惠等八个方面,出台了八项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快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进程,实现了城乡户籍一元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二是有效实施“社区扁平化管理”工程。制定了《嘉峪关市城市(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充分整合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和力量,做实、做强社区,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城区,精简行政管理层级,撤销了街道办事处,计划于2013年年底,将原来69个城市社区,全部按照“1万人左右,15分钟办事服务圈”的标准整合为30个新型标准化社区,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有效构建了集信息资源共享、应急联动指挥、社会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   

三是全力打造“平安和谐细胞”工程。我们牢牢把握市情实际,在全市所有家庭、社区、企业、机关、医院、校园、餐饮、公交、景区、商店等十个重点领域开展了平安细胞工程创建活动,构筑起自下而上、从小到大、层层创建、逐级推动的平安建设管理体系,形成了平安建设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坚持项目向民生倾斜、公共财政向民生聚集,认真办好惠民实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体系,设立了自助式电子阅报栏和图书馆,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丰富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我们累计投入资金9.5亿元,办理惠民实事107件,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和谐稳定的崭新局面。特别是针对日益紧迫的老龄化浪潮,我市有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服务”的模式,通过创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广泛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并组织发动志愿者,定期为老人提供涵盖日常保洁、生活照料、餐饮服务和心里慰藉等各类服务,使老人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不孤单,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赞誉和欢迎。目前,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注册老人已达15592人,占全市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口的72.6﹪,老人对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顺应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和市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是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后,我们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工作的认识,自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为我市早日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何志兵
版权所有: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嘉峪关市五一南路1819号 陇ICP备08101081号

联系电话:0937-6318951 投稿信箱:jygwmb@163.com

技术支持:嘉峪关烽火城市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