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街道五一社区东邻酒钢厂区、西到新华中路、北到雄关东路、南到兰新东路,地处我市核心商业圈。辖区由十个居民小区和一个商业市场构成,居民以中老年为主,环境优美。通过分析区位优势、居民结构等因素,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五一社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涵盖邻里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方面的文化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诚信广场等为载体,打造“共建共享”文化社区共同体,创建五一和美幸福家园。
一、党建引领,多元共建,构建社区文化体系
通过学习先进经验,立足自身实际,五一社区建立并完善“1+3+5+X”文化体系。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采用书记领办、专人专办、党组织督办“三办”管理方式,形成以社区为阵地、社区工作人员为执行者、社区居民群众为参与者、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文化社区建设模式,强调“X”方共建、“X”方共享,共同创建五一和美幸福家园,共享文化五一建设成果。同时,为强化体系落实,提升队伍执行力与工作水平,建立民意反馈与工作反馈机制,由社区书记牵头成立文化社区建设专班进行工作评估与改进,形成管理闭环。
二、统筹兼顾,凝聚力量,组建社区文化队伍
五一社区现有文化阵地5处,依托先进的文化服务理念及舒适的文化社区环境,吸引了一批高质量、有素质、有文化、有想法的个人及单位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组建文化服务队四大类13支,参与人数达300人。其中,社区文化服务队3支,服务内容包括书法写作、彩绘团扇、品读国学经典等;社区文艺服务队4支,服务内容包括传统非遗表演、民族乐器表演、现代舞表演等;社区宣讲团4组,服务内容包括红色主题宣讲、安全主题宣讲、法治宣讲、健康宣讲等;其他类型文化建设队伍2支,服务内容包括文化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组织等。五一社区建立“社区达人”库,通过建立联系、组织策划活动、宣传推广,让有“共同爱好、共同目标”的居民聚在一起,学习生活文化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拉近邻里关系。社区积极对接嘉峪关市文化馆、文化数字影城、中馨弘养老院等辖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开展书香五一、新春送福、百家宴、书画展、邻里文化节等活动,以空间、人力换资源,给居民带来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活动,凝心聚力打造社区文化队伍。
三、需求导向,精准发力,开发社区文化项目
社区通过网格员积极走访征集社情民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丰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发并完善社区文化建设项目。
(一)红色主题。积极开展红色宣讲、公益观影、先进事迹宣传等活动,利用社区“党建室”、“民族团结石榴墙”、诚信广场等场景,打造有内容、有意义的活动,营造“红色引领、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立足社区志愿服务,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围绕氛围营造与文明创建,举办“以字为始,书写未来”、“慰问老党员”等志愿活动,举行家庭亲子交流活动,形成“老有所乐、幼有所学、其乐融融”的良好社区风气。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项目。通过社区团委,组建青少年工作小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社区育人环境,深入推进劳动实践、文化课堂、心理咨询等工作,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得到全面提升。
四、深入发掘,与时俱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五一社区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平衡文化需求与供给,使多重服务深层次转变为有效服务,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营造文化新环境。依托辖区丰富资源及硬件设施,定期更新维护辖区文化服务场所、设施,以传统文化、现代美学为载体,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象化,围绕“共建共享、和谐邻里”的美好愿景,开展邻里文化节系列活动,构建“博润五一”优美环境,促进社区实现安全有序、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二是引入文化新动能。通过举办邻里文化节、招募“社区合伙人”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建立亲密“伙伴关系”,充实社区服务内容,保障项目长期稳定。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为邻里共建提供新平台,让居民交流起来、熟悉起来、团结起来,形成良好的邻里文化氛围。
三是拓展文化新领域。通过征集社情民意,掌握居民真实情况,结合现有资源,以非遗、传承、环保等主题设置文化建设项目,邀请居民观赏非遗“锅庄舞”,组织“感受民俗魅力,传承非遗文化”研学活动,举办国风文化课堂“团扇制作”,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拓宽文化建设赛道,探索更加优质、更具特色的文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