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春节习俗——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祭灶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传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除夕,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的日子。除夕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
春节习——扫尘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千百年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春节习俗——贴年红(春联)
年红亦称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据说这一习俗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节习俗——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团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春节习俗——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新年,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随着牛年春节渐渐临近,为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月19日,钢城街道建设社区计生协会开展“福到,祝福到——新春送福活动”。为前来社区办事的居民们送去了“福”字与新年挂历,同时也送去了社区计生协会对居民的新春问候,营造吉祥和谐的氛围。
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峪苑社区开展剪纸艺术培训活动。活动中,社区邀请多年剪纸教学经验的民间剪纸艺人授课,老师为大家介绍剪纸艺术的基本知识,并教导大家剪纸工序:折纸、剪纸、翻纸,随着老师的剪刀在彩纸上游走,三五剪刀下去,一幅幅漂亮的“五角星”“团花”“双喜”等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在我们的记忆中,回家过年是永远戒不掉的乡愁!但疫情之下,就地过年成为潮流,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峪苑社区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巧手绘心愿 众语集祝福”活动,希望通过孩子们纯手工制作的“春节集语板”,在辖区内广泛征集安宁、祥和、喜庆的祝福,给留在异地不能回家过年的亲人、朋友,“重温“年”记忆,“云”过欢乐年。
春节将至,节日的氛围也愈来愈浓,为充分展示中华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2月1日,钢城街道利民社区邀请辖区书法爱好者为居民写“福”送祝福活动。现场,社区党委书记将“福”字送到各位老党员的手中,通过一个个诠释美满幸福的“福”字,向辖区居民提前拜年,表达新年的祝愿,同时也营造了喜庆、祥和、温暖的节日氛围。
春联添年味,福字贺新春;寒冬送温暖,真情暖人心;疫情重防控,志愿显担当......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春节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在春节来临之际,长城村组织党员志愿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曙光社区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主题,举办了2021年第1期道德讲堂,向居民们讲授春节、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让大家感受到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美德。本期道德讲堂以五个基本环节为依托,将“文明、有礼、健康、感恩”的生活方式融入其中,将勤俭节约、感恩孝道的优良传统贯穿始终。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丰富辖区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2月5日,嘉北社区携手辖区“互联共单位”丝路文化研究院在职党员志愿者开展了“迎新春,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为辖区居民送上新春的祝福。活动现场,在职党员志愿者们全神贯注挥毫泼墨,用一幅幅满载祝福的春联书写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切祝福。
红红的春联添喜庆,浓浓的祝福暖人心,书写春联已经成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近日,嘉峪关市书法家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同心同书——祖国新春好”送万福进万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志愿小分队分别走进市纪委机关、政府办、教育局、公路局、消防支队、图书馆、美术馆、新城镇、市二中等单位送福、送春联、送吉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总工会发出《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倡议书,积极响应《关于做好2021年春节期间职工就地过节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进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倡议书要求,全市各基层工会及用人单位要把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
近期,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卫健委、应急局、公安局、城市执法局,大力开展“倡导春节文明祭祀、狠抓疫情防控漏点”活动。针对往年春节祭扫活动出现的问题,精心组织好市民文明祭祀各项工作,创建科学文明祭祀活动的新形式,确保市民在春节期间祭祀活动安全文明、健康有序,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责任。
  • ·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丨只要惦念在,哪都能过年
  • · 志愿者们以凡人善举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逐梦前行
  • · 小小“二维码”发挥疫情防控“大作用”
  • · 新华社区:拉起一道“硬核”防控网 让居民健康祥和过春节
  • · 疫情防控丨甘肃下发最新要求~~做到“六个不”
  • · 疫情防控“精心” 为民服务“尽心”
  • · 大众社区“四加强”、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 · 嘉北社区:筑牢社区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 · 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主题公益广告
  • · 如何健康生活过大年?一组抗疫海报来教你
  • · 全市少年儿童和家长,这有一封信请火速查收!
  • · 嘉峪关人,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我倡议,我接力!
  • · 文明“嘉”人丨今年春节,品年味,更要品“文明味”
  • · 嘉峪关文明办Q您:文明之花齐绽放,文明健康过大年!
  • · 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让我们共同倡议
  • · 文明防疫丨过个安心年,请接力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