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且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一种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这一日,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上艾叶,有时还要佩戴香囊,在手腕上缠红丝线。在嘉峪关,文明“嘉人”们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庆祝端午节,唱响“我们的节日”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市民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市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同时,倡导大家文明过节。【查看更多活动】
  • · 建林社区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共享浓情端午”活动
  • · 人民社区举行“甜粽扬传统 艾香促邻里”系列活动
  • · 东安社区:品味端午粽香 唱响幸福生活
  • · 雄关社区: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
  • · 永乐社区:粽香四溢迎端午 传承文化正家风
  • · 新华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包粽子活动
  • · 雍和社区开展“关爱儿童 情暖童心”端午节慰问活动
  • · 曙光社区开展“喜迎六一 浓情端午”双节主题活动
  •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乙卯重五诗

    南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日

    (唐) 殷尧潘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

    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

    萱草石榴偏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