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将至,为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我们发出倡议:移风易俗 文明过节、弘扬传统 温馨过节、远离隐患 安全过节。
又到一年元宵节,为营造欢乐祥和、热烈喜庆、文明向上的节日氛围,丰富居民们的节日文化生活,嘉峪关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欢声笑语、热闹异常。做花灯、猜灯谜、品元宵送元宵……,咱们的元宵节活动可谓看头十足。
辞旧迎新,瑞兔送福!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即将来临,月圆人团圆的日子守万家灯火,待春暖花开,嘉峪关各单位纷纷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一起来看看活动预告!春节假期还没玩尽兴?那就赶快锁定元宵节吧!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自带浪漫气质的节日,节日期间,男女青年于漫天花火之间遇上意中人,正是这个节日最动人之处。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详细】
和汉族一样,部分少数民族兄弟也过元宵节,它们分别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白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壮族、黎族和仡佬族等。满族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白族对元宵节格外重视,正月十五当天往往要耍龙、舞狮,还组织“金花歌舞队”大闹元宵。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详细】
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炙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到了宋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详细】
元宵佳节将至,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新风,祁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邀请辖区党员群众开展了“礼赞二十大 欢乐闹元宵”主题活动,共度元宵佳节,共享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节日的气氛,让辖区居民感受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传递了温暖,凝聚了民心。
灯火映万家,团圆共此时。为弘扬传统文化节日,丰富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让广大居民在欢乐、文明、和谐、喜庆的氛围中欢度佳节,2月3日下午,新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以“邻里欢聚闹元宵 党群团圆促和谐”为主题的元宵节庆活动。活动在猜灯谜中拉开了序幕,一条条谜面迎风招展,一个个谜题生动有趣。
  • · 铁北社区开展“文明实践树新风•邻里守望促和谐”元宵节系列活动
  • · 曙光社区开展“兔”个彩头元宵节猜灯谜活动
  • · 嘉北社区开展“十五元宵甜 走访暖人心”活动
  • · 永乐社区开展“团圆喜乐·欢庆元宵”主题活动
  • · 东安社区开展“元宵佳节送汤圆 温情满满暖人心”活动
  • · 大众社区开展“月满良辰闹元宵 民族团结同欢庆”的主题活动